欢迎来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官方网站
English 中文

红河州简介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中国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过得名,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848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61.18%,是中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红河州区位独特,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以及昆明、河内两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是中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和红河州综合保税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三大平台”。

红河州历史悠久,勤劳智慧的红河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云锡矿业、建水紫陶等驰名中外,孕育出近代大数学家熊庆来等杰出人物。红河州资源丰富,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基地。雄浑壮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神秘的民族文化及多彩浓郁的民族风情成就了红河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梯田魂、古城韵、福地灵、异域情”四大旅游元素交相辉映;农业、工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红河州正在努力打造云南旅游的新方向。

河口瑶族自治县

河口县位于云南省东南边,地处东经103°4’-104°17’,北纬22°30’-23°02’之间,东北与文山马关县接壤,西与金平县相望,北靠屏边县,南与越南老街省相邻,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百年商埠·开放河口”呈现以下特点:

两河一口:河口,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最高海拔2354.1米,最低海拔76.4米,云贵川三省最低海拔点。

两国一城:两条河流,将一片土地分为两国,滇越铁路大桥、南溪河公路大桥、红河公路大桥三座大桥,使两个国家连为一体,形成“城市即口岸、口岸即城市”。

两岸一区:河口县拥有铁路、公路口岸。1897年,开埠通商。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以来,几经兴盛衰落,历尽沧桑。1992年,国务院批准河口为沿边开放县,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

两市一带:昆明和河内这两大城市经过河口这一结点连成一线,自古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第二条通道,“百年滇越铁路、蒙河铁路(泛亚铁路东线)、昆(明)河(口)高速公路、红河航道”与越南相连,河口成为我国与越南、东南亚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

两化一体:河口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居住着瑶、苗、壮、傣、彝、布依等24个少数民族。中越民族文化互通相融,形成河口多彩多姿、和谐互融的独特边境文化。

蒙自市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驻地,北距省会昆明289公里,南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138公里,是中国通往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已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2100多年建县史。堪称“云南近现代第一城”的蒙自,承载了曾经无数的辉煌。中国的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的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等诸多“第一”先后在此诞生。

名列云南十大名小吃之首的蒙自过桥米线,历经300多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从用料、制法到风味特点彰显了蒙自味道,从中华名小吃到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道美食,还是一张文化名片。

蒙自地处低纬高原,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8.6℃。优越的气候和宽广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四季均有时鲜水果。甜石榴、大枇杷、小红枣荣称蒙自水果中的“三宝”。蒙自石榴种植历经700多个春秋,作为标志性产业,以皮薄、粒大、核软、味甜而著称,其连片种植规模、产量、品质堪称中国第一。

崇文尚德,开放包容的蒙自不仅属于历史还属于未来,不仅属于中国还属于世界。一座最具神韵的滇南中心城市,一座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旅游城市正在滇南大地迅速崛起。

个旧市

世界锡都——个旧,位于云南省东南部、面积1557平方公里,距省会昆明市280公里,距国家级口岸河口县244公里。海拔在150~2740米之间,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6.2℃,是名副其实的春城。

个旧有着2000多年的锡矿开采史,是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锡产量居全国第一。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加快了个旧与世界的沟通,是全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

悠久的锡矿开发史汇集了天南海北的多种元素,培育出绚丽多姿兼容并蓄的锡文化。个旧也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有反映近代工业文明的个碧临屏纪念馆(滇越铁路寸轨小火车博物馆),反映清末民初经济盛极一时的宝丰隆商号、石屏会馆;国家级工人疗养院尼格蓝色温泉、全国县级市仅有的动物园——宝华公园;云南省内规模最大的梨花观赏景区加级寨、阴山滑翔伞基地、戈贾森林公园、大屯海湿地公园。有着独树一帜的锡工艺品茶筒、茶壶,银饰品。美食众多,让人垂涎欲滴的油淋干巴、斗姆阁卤鸡、闻名于世的“个旧小肉串”、入口即化的鲁沙梨。

个旧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誉为“中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养身天堂。

开远市

开远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结合部和中国昆明、越南河内两大城市辐射交汇点,是滇南中心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1950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33.4万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城区海拔1050米,年平均气温19.8℃,素有“滇南毓秀”“滇南商埠”之美誉。

开远历史悠久, 1500万年前腊玛古猿在这里繁衍生息。夏商周属古畹町国范围,元、明设阿迷州,民国20年(1931年)以“四面伸开、联结广远”之意改称开远县。1981年11月撤县建市。1910年,滇越铁路全线贯通,拉开了开远现代工业历史舞台的序幕。

今天的开远,无论您是漫步南洞郊野聆溪小路,还是徜徉凤凰生态公园,留恋大黑山秘境,缕缕清风会把阿迷到开远的故事娓娓道来;无论您是踏访穿越百年风雨的滇越铁路,还是远眺见证新中国工业发展史的厂房,每枚螺钉都会把传统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轻轻讲述;无论您是休闲观光,还是康养运动,这里湖光山色造就的天然氧吧,健康步道、绿茵草坪、康养中心构筑的医养设施,无不是您最贴心的选择!开远,一座新兴的休闲运动旅游之城呈现在您的眼前。

开远,青山是诗,绿水皆画,开远邀您入诗入画。

您来,或者不来,开远都在这里等您不舍不弃……

弥勒市

弥勒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是红河州“北大门”,属滇中城市经济圈、滇南中心城市群结合部,北达省会、南抵口岸、西通两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优渥。

弥勒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丰富,有“蔗糖之乡”、“烤烟之乡”的美誉。

弥勒人杰地灵,文化璀璨。是世界上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孕育了明末兵部尚书杨绳武,清末巨商王炽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抗日虎将张冲,数学泰斗熊庆来等名人巨匠;古滇名士孙髯翁晚年移居弥勒并长 眠于此;阿细跳月、阿细先基和阿细祭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发源和传承。

弥勒山光迷人,景色秀丽。湖泉生态园居于繁华,取舍静谧;可邑小镇诵读历史,传承经典;锦屏山风 景区佛光耀目,灵气氤氲;太平湖森林公园浮岚暖翠,缤纷旖旎;东风韵小镇文人芳华,墨客江山;红河水乡远山青黛,古朴雅致;白龙洞鬼斧神工,别有洞天;云南红酒庄葡萄飘香,美酒醉人。“一水、一佛、一灵地,一树、一砖、一洞天”,弥勒旅游之潜富蕴于其中。

近年来,弥勒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 “融入滇中、联动南北、开放发展”方面做出示范,相继荣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市”、“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市和云南省先进平安市” 等桂冠。

弥勒,以一方天地孕一方水土,以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文,以一方人文养一弯故乡。

彩云之南,福地弥勒——等你到来。

建水县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北回归线横穿境内南部,为亚热带地区。国土面积3789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世居汉、哈尼、彝、回、傣、苗6个民族,是云南边陲一座色彩斑斓、钟灵毓秀的文化名城。

历史底蕴醇厚。建水有1200余年的建城历史,唐元和年间南诏国筑“惠历”城,明清两代设临安府。自元代以来为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兴盛达七个世纪之久,素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拥有“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两张亮丽名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云南多元文化融合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文化遗产殷实。建水文庙是全国最大的地方性文庙,雄镇滇南600多年的朝阳楼是古城标志性建筑,大型私家园林朱家花园被誉为“滇南大观园”,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团山古村是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古桥、古塔、古井、古街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堪称“古建筑博物馆”、“古民居博物馆”和“古桥博物馆”。建水自199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又先后获得“中国最令人向往的50大旅游胜地”“云南最具吸引力的景区”“2007年度最具活力的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名陶之乡”等称号;临安镇荣获“云南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西庄镇被列入云南省首批60个旅游小镇,团山村被列入云南省首批50个旅游特色村,2006年团山民居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被评为“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节庆活动”和“2010年中国最受公众关注文化节庆活动”,并入选《中国节庆大全》。建水紫陶工艺、哈尼族铓鼓舞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沙莜腔、彝族花灯、彝族烟盒舞、建水小调、汽锅鸡制作技艺、西门豆腐制作技艺、洞经音乐先后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美食佳肴至味。云南许多著名的小吃都发源于建水,历史积累也让这里的美食充满了细腻、精致和深远。汽锅鸡、烧豆腐、草芽、过桥米线、酸甜石榴……到建水旅游,若是没有将美食列入行程,将是一大遗憾。

建水旅游资源富集,城市景观独特,旅游线路成熟,交通方便快捷,是一座文明、和谐、平安、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石屏县

石屏位于云南东南部,红河州西北部。东临建水县,南望红河县,西接元江县、新平县,北靠峨山县、通海县,历史上是滇东南乃至两广地区通往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重要通道和茶马古道重镇。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异龙湖坐落于此。环湖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徐霞客曾盛赞此地风光为“滇南明珠三岛九曲”。

石屏素有“文献名邦”之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是对这里恰如其分的评价。近700年历史的石屏古城里,古州衙、文庙、状元府、太史第等历史建筑比比皆是。明清两朝,石屏共有640个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从这里走出,数量在云南全省仅次于昆明、大理两地。其中,光绪年间一举夺得全国“经济特元”的石屏人袁嘉谷,是云南科举史唯一“状元”。

石屏也被誉为“中国原生态歌舞之乡”,著名的“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享誉海内外。这里也是云南首屈一指的美食之乡,石屏豆腐味道冠绝全滇。此外,石屏立体气候孕育出的大杨梅、火龙果、蓝莓、红心猕猴桃等名特优水果,四季不断,味道鲜美,也让这里成为了云南人心目中的“水果之乡”。

泸西县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地带,被誉为“昆明通两广之捷径”、“红河州北大门”。泸西的印象,不知是因为它的万千花海璀璨星空,还是因为它的朝暮霞光秋冬云海,总之,它可以用美得不动声色来形容。神秘洞穴阿庐古洞,成就了黄山归来不看山,阿庐归来不看洞一说法。千年村落城子古村承载着历史沧桑,站在层层叠叠土掌房顶,只为等你两亿年,什么都不说。

走进泸西,数东山顶上满天繁星,追南盘江畔余晖帆影,泡吾者满池天然硫磺温泉,听观音寺最圣洁的经,嗅东方玫瑰谷弥漫田间的玫瑰花香,倚黄草洲摇曳的芦苇,看三两白鹭点水轻酌,还可以奔向足球基地,尽情挥洒着青春汗水。泸西,它还有着别样的味道,那就是酸酸甜甜的康宝元凉鸡米线的味道,是传统喜酒“八大碗”的味道,是漫山遍野吃百草原生态“羊汤锅”的味道,是彝族“土司家宴”的味道,是兰益荞酒香彝家米酒甜的味道,是二十余种佐料相辅的烧洋芋味道,是水嫩酸甜高原梨“美人酥”的味道。

你定和我一样,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其实只想在旅途中抛去凡世间的纷争杂念,独享宁静小城的悠然惬意,而泸西这座城于你恰到好处。

红河县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是连接昆河高速、昆曼高速两条国际陆路大通道的交通节点。全县山地面积为96%,海拔259—2746米。世居哈尼、彝、汉、傣、瑶5个民族。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0.4%,有28.32万人,为全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

红河县素有“华侨之乡·歌舞之乡·棕榈之乡”的美誉和“云上撒玛坝·醇情哈尼人,马帮侨乡境·天籁古城堡”的美称。这里有“世界连片面积最大的哈尼梯田—撒玛坝”,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区,“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堪称典范;这里是云南省的第二大侨乡,中西合壁式、城堡式、庭院式古建筑群被史学家、建筑家称为“江外建筑大观园”;“哈尼多声部”、“乐作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河县哈尼长街宴历史悠久,被国务院列入“中国农民丰收节”百个重点乡村文化活动名录。“奕车风情”独具一格。“开秧门”传统农业祭祀,古朴神秘,再现传统氏族部落文化。这里热区资源丰富,芒果、荔枝、芭乐等水果,味美甘甜。葛根粉、红心鸭蛋、梯田鱼、稻田鸭和野生菌等原生态无污染的土特产是最佳伴手礼。

元阳县

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地,位于云南南部。全县世居哈尼、彝、傣、壮、苗、瑶、汉7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8%。县城南沙距省会昆明320公里,距州府蒙自89公里。

元阳哈尼梯田,有传承千年的梯田农耕文化和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国家湿地公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尼哈巴》《哈尼四季生产调》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哈吧”歌唱的是世世代代以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为核心的哈尼人教化风俗,被誉为文化“活化石”。彝族刺绣包括服饰、鞋子、围腰、马甲、钱包、枕头等各种饰品,工艺独特,做工精美,具有很高的实用、观赏和收藏的价值。民族刺绣走向全国,梯田红米走向世界。

元阳哈尼梯田,四季美景特色各异、美轮美奂,云海、阳光神秘色彩景观形成了梦幻的奇景。因此被中外游客赞誉为“中华风度,世界奇观”。

来元阳哈尼梯田,您将得到“传承梯田魂、观赏遗产景、入住古村落、品尝长街宴、共享民族情、畅游红河谷”的民俗新体验。

云上梯田·和美元阳,欢迎您。

绿春县

绿春原名“六村”,1958年建县时,时任总理周恩来依据境内“青山绿水,四季如春”的特点,亲自定名为绿春。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7%,其中:哈尼族人口占87.6%,素有“哈尼家园·生态绿春”、“中国哈尼文化之乡”之称。

县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2.3%,总面积达93万亩的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雄踞于县境中部,千年哈尼梯田、哈尼村寨等人文自然景观点缀其间,自然风光神奇秀美。腊姑、桐株梯田片区是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板块。

这里是世界哈尼原始宗教文化发源地,县城附近的阿倮欧滨是世界哈尼人民向往而神秘的原始宗教文化圣地,是叙事长诗《都玛简收》中哈尼仙女都玛简收成仙升天的地方,也是生长遮天大树和诞生哈尼历法的地方。这里是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誉为“天下最长的宴席”的哈尼长街古宴的故乡;每年11月30日,县城都要举办“哈尼长街古宴”活动,这天家家户户都把一年的收获烹调成美味佳肴,一家摆出多桌,相聚一堂边吃、边唱、边舞。这里有世上唯一哈尼族民俗博物馆和哈尼神山·阿倮欧滨公园、东仰民族风情园等景区景点。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蝴蝶之乡,多彩金平。

朝着红河的方向,听着花开的声音,在泱泱的中华版图上,有一只羽翅舒展的蝴蝶。她,就是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素有“蝴蝶之乡,多彩金平”的美誉。

巍峨神奇的滇南第一峰西隆山,虎踞龙盘于60余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干净的太阳光,与茫茫原始森林和潺潺溪流构建了强大磁场、气场,将数以千万计的动植物们聚在了一起,形成了多彩金平特有的生命乐园和独特生态景观。

蝴蝶之乡是目前全球蝴蝶种类、数量最多最集中、生活区域最宽泛、生存环境最原生态的蝴蝶栖息地,她的名字叫中国·红河蝴蝶谷。每年的盛夏时节,上亿只蝴蝶集中爆发。此时山谷中、竹林里、溪水旁群蝶聚会,舞姿蹁跹。

多彩金平,是通达世界的前沿。以裂缝为国界的天生桥,一步跨两国;金水河国家级口岸一带通五州,一路连四海。

多彩金平,是多民族的和谐家园。金平是红河州唯一由多民族自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9个民族的38万儿女,创造了绚丽丰沛,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傣族泼水节等远近闻名。

蝴蝶之乡,多彩金平,闯入镜头,浸入诗歌,谱进音律,绘为书画,凝聚为中华七彩边地上绚丽的雄奇篇章。

屏边苗族自治县

屏边,取意祖国西南“边疆屏障”,位于北纬22°,是全国五个单列苗族自治县之一、云南省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背靠红河州府蒙自,面向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泛亚铁路东线、滇越铁路穿境而过,是通往东南亚的陆路要道。聚居着苗、汉、彝、壮等17种民族,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中国最美乡村示范县”、“省级生态文明县”、“中国天然氧吧”等荣誉称号。

屏边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年平均气温16.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中国最南端的春城”。紧邻县城的大围山国家公园植被类型多样,具有热带湿润雨林,是热带山地森林垂直地带系列最完整的地区,生长着5321种植物、1341种动物,蕴藏着活化石桫椤及大围山特有的密棘訾蟾等一批国家级濒危保护物种,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

屏边物产丰饶,主要有屏边猕猴桃、屏边荔枝、茶叶、铁皮石斛、苗族刺绣工艺品等。屏边猕猴桃和屏边荔枝在博览会、农交会中荣获金奖3个,其中屏边荔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屏边人文底蕴厚重。百年滇越铁路“人字桥”,飞跨天埑,巧夺天工,这里是中、法、越文化最早的交融地之一。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屏边苗族花山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滴水苗城特色小镇正蓬勃兴起。屏边各族人民淳朴善良,和谐共处,热情好客,“美丽苗乡·森林屏边”欢迎您!